联系我们  |    登陆    用户注册
言书阁 > 抗日之超级卧底 > 第三十六章 教育现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六章 教育现状

第三十六章 教育现状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可能因为东北刚刚易帜,急于融入全国教育系统的热情极高,所有教材全部是经蔡元培审定的“共和国教科书”。
国文课里讲“武昌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三民主义》讲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每次条约都是割地、开商埠,赔款××万万两白银。教唱“卿云烂漫亏……”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党歌。还有一首反对日本续租旅大的歌。歌词是:
日本小鬼真冥顽,
夺我旅顺大连湾,
民国×年×月,
期满了它还不归还。
还有一首据说是由冯玉祥将军按《满江红》填的词:
北望满洲,
渤海中风潮大作。
想当年,
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
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
外寇人纵横,
风尘恶。
甲午战,
土地割,
甲辰役,
日代俄。
看江山如故,
异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
一战恢复旧山河。
(落一句),
念弥陀。
特别是在行进中踏着拍节唱这首歌,越唱步伐越齐,情绪越高,一个个英姿飒爽,壮怀激烈,充满爱国之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缸窑岭的学校就解散了,各地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当时农村里人心惶惶,议论说“又要乱马蹄子(动乱)了”。有些老人都遭遇过“跑反”(躲战乱)的苦难。他们谈起“光绪二十六年跑八国联军”以后“跑大鼻子跑小鼻子”(指1904年日俄战争)时,扶老携幼忍饥挨饿的痛苦回忆,仍然长吁短叹,悲愤之情不减。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时局的忧虑。
1932年和1933年,农村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兵荒马乱,百业俱废。学校也都停办了。
1934年,也就是溥仪由“执政”被升格为“皇帝”的那年,伪满的“国号”由“大同”改称“康德”,农村里仍然是人心浮动,互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郁愤,求得精神上的某些慰藉。当时乡下流传“朱朝要出世了”,说,当初清兵入关,皇帝叫康熙,“糠稀”了“猪朝”(明帝朱姓)当然就被饿跑了;现在又“糠得”了,猪(朱)就该回来了。
尽管社会上人们的思想仍很混乱,但社会秩序上初步安定下来。较大村镇的学校开始恢复。从此,开始接受奴化教育。
当时,日伪当局尚未编出系统地宣扬侵略有理的课本,因此,教师们也没有为日伪统治歌功颂德。虽然他们没有公开传播爱国主义的思想,但是在讲课中遇到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时,却能自然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他们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对学生们的感染却是潜移默化的。
课程中有明显奴化内容的是《满洲国史》。但当时也未编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教本,而是内容枯燥、牵强附会,语言半文半白,似通非通。如对伪满的成立,有这样的叙述:“良以长城东北,形势天然,自成一区,建国立邦……”,生拉硬扯地举出挹娄、靺鞨等古代民族的名字,全无历史沿革故事。
语言课本是奴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当时能教日语的教师还未培养出来。
语文课本还是叫《国语》,教科书是由伪满政府编纂的。但实际编辑人员,至少是想把中华传统文中一些闪光的东西当作教材传授。
记述历史掌故的文章:《扁鹊见齐桓侯》、《苏秦六国成相》、《墨子止楚攻宋》、《淝水之战》。古典文学选段:《木兰辞》、《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范进中举》、《刘姥姥游大观园》、《老残游记》中的《游大明湖》和《听王小玉说书记》。韵诗:
小桃无主自开花,
烟草茫茫待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戴复古)
我从山中来,
带得山中草,
其名曰蕙兰,
叶叶常垂倒,
移兰入暖房,
希望开花早。(胡适)
昨夜狂风急雨,
打的我好苦,
我扑坏翅膀,
瞪破眼珠,
也找不到一个栖身之处。
笼里一只鸟,
身安毛也好,
侧着眼睛向我瞧,
我不知它是喜是恼。
明天一早,
风雨停了,
我和我的同心朋友,
双双的随意飞,
咿咿的信口叫,
把昨夜的闲愁都忘了。
语文教学,老师总是要讲一些背景之类的东西。从齐桓侯联系到五霸七雄,从墨子联系到诸子百家。古诗、才子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白话诗与胡适、“五四运动”,等等,当时的教学方法是每讲完一课,老师当堂要学生回答“段落大意”和“全文要旨”,待老师纠正后记入笔记本,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如“小桃无主”即使老师不发挥,学生们也不难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后农村的惨状。
日伪统治秩序初定,对教育方面的措施,有些尚未顾及,有些尚未普及到农村。1935年溥仪访日归来颁发《回銮训民诏书》学校就未曾传达过,教学中虽有一些奴化教育的内容,由于教材远未系统化,和教师们不仅对敌伪的教育方针敷衍了事,反而有意无意地启示学生们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的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增添了民族自豪的成分。
这是学校的“国文”课(当时仍然为国文)教科书,全部是从《古文观止》和《古文辞类篆》中选的,《郑伯克段于鄢》,《触詟说赵太后》,《与楚春申君论将》,《卜居》,《渔父》《归去来辞》,以及唐宗八大家的文章。教国文的教师全都是曾经考中的拔贡、秀才和下过考场的落榜举子。这些老先生们可以不看课本讲课,闭起眼睛背诵起《吊古战场文》、《滕王阁序》来抑扬顿挫,节奏铿锵,我们也往往顿足击节。《经学》课介绍五经、六经、十三经等。《修身》课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类的教义。
春秋“丁祭”,以县长为首的官员和士绅名流,拂晓前齐集孔庙,穿起长袍马褂行太牢之礼。男中学生可能也被列入孔门弟子,列队参加。
当时有的认为这些复古现象,是溥仪郑孝胥们做复辟梦,想一切回复前朝旧规。其实,日本侵略者是从复古切入奴化教育的,复古宣扬忠孝之道,正可以作为奴化教育的接点和深入进行奴化教育的铺垫。
石大富回到家以后,众女看见石大富红肿的脸,开始安慰石大富,娇嫩的小手不停地在石大富红肿的脸上轻抚,并且询问石大富挨打的原因。石大富仔细的给众女讲述了今天事情的经过,讲到杀人现场的时候,众女脸上变得苍白,讲到自己挨打的时候,众女脸上充满了担心。众女对石大富没有把李家女眷交给皇军,表示支持,也赞同石大富的做法。
石大富和众女互相安慰了一会,表示自己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需要单独想一想,回到自己的屋里。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制定一套法方案。如下:
第一,全镇所有的七到十八岁的孩子必须接受教育,包括附近村里的孩子。
第二,实行免费教育,所有的费用有镇里出。学生在校期间一切费用全免,包括吃、穿的费用。
第三,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
第四,文化课保持当时的现状。把满语改成国语,这是为了让溥仪支持。日语也必需要教的,这里毕竟日本人统治区,没有日本人的同意学校是办不了的。
顶点小说
请收藏本站:https://enovel.store。言书阁手机版:https://m.enovel.store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