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专人灭蝗
第386章 专人灭蝗
如果让熊廷弼知道,毕自严因为顺天府蝗灾起了让他罢战休兵的打算,恐怕熊廷弼会吐槽一句,这战争是你想停就能停的吗?
辽东的战争形势到了目前,主动权看似被熊廷弼收了回来,但实际上他却并无法控制。
铁岭开原收回来了,建奴被重新赶回了山里。
但大明面临的防守压力更大了。
看着眼前四处报敌的军报,身处铁岭的熊廷弼头都大了。
“孙传庭撤到哪里了?”
手中拿着一面红色的小旗子,熊廷弼突然开口问到。
“回部堂,孙中郎已经撤至孤树,再有一天行程,就能渡过辽河,抵达古树堡,进入开原境内。”
闻言,站在熊廷弼身边的朱万良当即道。
“贺世贤呢?”
将小旗插在舆图上,熊廷弼又问道。
“他不听孙中郎的指挥,人家都已经告状告到我这里了。”
“贺将军前几日让人传回的奏报,他还在率军队追击,已经沿大创忽儿河东进,到达了归仁站。”
指了指地图开原以北的一个点,朱万良道。
“贺将军让人传来消息,他会从清阳堡进入开原。”
“他如此的轻功冒进,还没吃建奴的伏击?”
听完朱万良的话,熊廷弼的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这话给人一种贺世贤不被伏击,他就人不舒服的感觉。
“部堂,这。。。”
意外的看向熊廷弼,朱万良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带了多少的粮草,在草原上都已经十日了,还能撑得住吗?”
没有解释朱万良的疑惑,熊廷弼换了一个问题。
“据回来的斥候说,贺世贤在追击的途中,从逃跑的蒙古部落手中,抢到了不少的牛羊。”
“他抢的是谁家的部落?”
听到这句话,熊廷弼当即转头看向朱万良,语气中带上了怒火。
“这末将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个问题,朱万良无辜的摇了摇头。
“老子和孙中郎在拉拢蒙古诸部,他在劫掠蒙古诸部。”
“前有杜松,后有贺世贤,榆林卫尽出这种置军令于不顾的匹夫吗?!”
闻言,熊廷弼不由的怒骂一句。
熊廷弼和榆林系将领的矛盾,要追溯到他第一次到辽东时。
当时,刚从榆林卫调来的总兵官杜松在辽西塞大败蒙古察哈尔的拱兔部,但被宁前道副使马拯弹劾“误攻款夷(已经归顺的部落)、“擅起边衅”。
虽然心里对杜松的行为不赞成,但为了避免刺激杜松和打击士气,熊廷弼还是出面回护,给请了赏。同时,他还让杜松严防拱兔报复。
结果呢?
第二年三月,拱兔果然发起报复,在大胜堡奇袭明军,屠杀百姓。
杜松别说防备了,正面战场没挡住,一气之下焚烧粮草,然后就被熊廷弼给送监狱去了。
他熊廷弼虽然对贺世贤敢冲敢战看重,但还没看重到允许贺世贤破坏战略意图的地步。
“传令让戚金注意关外动向,随时准备出援贺世贤!”
“是!”
朱万良应了一声后,当即向外面走去。
哒哒哒
一阵杂乱的马蹄声过后,在寂静的山谷中响起。
不知过了多久,这支骑兵终于听了下来。
“那支骑兵还追在身后吗?”
下马之后,从马头上取下水囊喝了一口后,黄台极看向包衣问道。
“回主子,还在后面追着呢。”
“该死!”
一马鞭抽在身前的树上,黄台极的双眼中尽是狠厉。
随行护卫的一众巴牙喇及戈什哈,见自家主子这般,一个个无不低下脑袋,根本就不敢上前去劝。
让明人的骑兵追了一路,是个人都窝火,但没人提出反身去打。
原因很简单,打不过。
就算是加上来投的蒙古部落的兵马,也打不赢贺世贤麾下区区一千人的骑兵。
在很多人的眼里,黄台极这人智慧天纵,战场上少有不利的时候。
但实际上,黄台极擅于战略战术,但在正面实操的时候,总会吃败仗。
他一辈子吃的败仗包括但不限于宁锦之战死了一堆将领,伤了好几个贝勒。
入寇喜峰口虽然是招妙棋,但也让强行军回防的孙传庭在真定城下弄死了自己的大舅子。
等等一系列的败仗。
“主子,阿敏贝勒来信了。”
就当黄台极生闷气的时候,有士卒来到黄台极的身边道。
“我不是让他来援吗?他来信是什么意思?”
闻言,黄台极当即眼睛一瞪。
从士卒的手中接过信件,翻开看了几眼后,黄台极脸色大变。
努尔哈赤病了!
“咳咳”
一阵剧烈而急促的咳嗽声,不断的从赫图阿拉的汗王宫正殿内传出。
守在殿外的两个正黄旗巴牙喇,虽然依旧站的挺直,但眼中却时不时的掠过一抹忧色。
“汗阿玛,您要保重身体啊。”
跪在努尔哈赤的床榻侧,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紧紧抓着努尔哈赤满是老茧的手掌。
“我大金还需要汗阿玛撑起来,杀尽明狗呢!”
“悔不当初啊!”
仿佛是没听到多铎的话,努尔哈赤的眉目间满是不甘。
身为一个十三幅铠甲骑兵的雄主,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的仗,也赢了一辈子。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今年已经六十一的他,身体早就不如以前了。
能撑着他走到今日的,是胸中的一口气,是对明朝的七大恨。
从科学角度讲,就是常年打胜仗的高浓度的内啡肽,让努尔哈赤的身体保持着一个高水平的新陈代谢,身体素质没有大的退步。
但自从熊廷弼来到辽东后,他就鲜有胜仗,次次都是无功而返。
而明军渐渐形成的包围网,仿佛是一步一步收紧的绳索,套在他的脖子上,让努尔哈赤渐渐的喘不过气来。
然后,在从黄台极那里得知了明人拉拢蒙古诸部的行动后,努尔哈赤刚想提兵有所动作,就躺下了。
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努尔哈赤有些颓废的道。
“当年,就应该不管叶赫部,直接南下攻克沈阳的。”
“汗阿玛,您不是常说过去的事情就叫他过去吗。”
听到了努尔哈赤的话,多尔衮出言安慰道。
“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您还在,我大金就还在。”
“儿啊,这世上的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明人小皇帝登基后,换了政策,现在明人开始拉拢草原上的那些豺狗,避免两线作战。”
“而我们又一时无法拿下辽沈,得到补给,安抚八旗军心。”
“你大哥传来信,说明人北上收复了开原,阿敏不战而走。”
“现在明人已经开始合围了,拖得越久,情况就对我们越不利。”
轻叹一声,努尔哈赤看着窗外的夕阳,缓缓道。
“本汗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生病了。”
“父汗。。。”
多尔衮与多铎两人,抬起头,看着脸色疲惫的老爹,都有些说不出话来。
“熊蛮子,我们之间在十年前就该分出胜负的,你别觉得你赢了。”
请收藏本站:https://enovel.store。言书阁手机版:https://m.enovel.store
如果让熊廷弼知道,毕自严因为顺天府蝗灾起了让他罢战休兵的打算,恐怕熊廷弼会吐槽一句,这战争是你想停就能停的吗?
辽东的战争形势到了目前,主动权看似被熊廷弼收了回来,但实际上他却并无法控制。
铁岭开原收回来了,建奴被重新赶回了山里。
但大明面临的防守压力更大了。
看着眼前四处报敌的军报,身处铁岭的熊廷弼头都大了。
“孙传庭撤到哪里了?”
手中拿着一面红色的小旗子,熊廷弼突然开口问到。
“回部堂,孙中郎已经撤至孤树,再有一天行程,就能渡过辽河,抵达古树堡,进入开原境内。”
闻言,站在熊廷弼身边的朱万良当即道。
“贺世贤呢?”
将小旗插在舆图上,熊廷弼又问道。
“他不听孙中郎的指挥,人家都已经告状告到我这里了。”
“贺将军前几日让人传回的奏报,他还在率军队追击,已经沿大创忽儿河东进,到达了归仁站。”
指了指地图开原以北的一个点,朱万良道。
“贺将军让人传来消息,他会从清阳堡进入开原。”
“他如此的轻功冒进,还没吃建奴的伏击?”
听完朱万良的话,熊廷弼的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这话给人一种贺世贤不被伏击,他就人不舒服的感觉。
“部堂,这。。。”
意外的看向熊廷弼,朱万良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带了多少的粮草,在草原上都已经十日了,还能撑得住吗?”
没有解释朱万良的疑惑,熊廷弼换了一个问题。
“据回来的斥候说,贺世贤在追击的途中,从逃跑的蒙古部落手中,抢到了不少的牛羊。”
“他抢的是谁家的部落?”
听到这句话,熊廷弼当即转头看向朱万良,语气中带上了怒火。
“这末将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个问题,朱万良无辜的摇了摇头。
“老子和孙中郎在拉拢蒙古诸部,他在劫掠蒙古诸部。”
“前有杜松,后有贺世贤,榆林卫尽出这种置军令于不顾的匹夫吗?!”
闻言,熊廷弼不由的怒骂一句。
熊廷弼和榆林系将领的矛盾,要追溯到他第一次到辽东时。
当时,刚从榆林卫调来的总兵官杜松在辽西塞大败蒙古察哈尔的拱兔部,但被宁前道副使马拯弹劾“误攻款夷(已经归顺的部落)、“擅起边衅”。
虽然心里对杜松的行为不赞成,但为了避免刺激杜松和打击士气,熊廷弼还是出面回护,给请了赏。同时,他还让杜松严防拱兔报复。
结果呢?
第二年三月,拱兔果然发起报复,在大胜堡奇袭明军,屠杀百姓。
杜松别说防备了,正面战场没挡住,一气之下焚烧粮草,然后就被熊廷弼给送监狱去了。
他熊廷弼虽然对贺世贤敢冲敢战看重,但还没看重到允许贺世贤破坏战略意图的地步。
“传令让戚金注意关外动向,随时准备出援贺世贤!”
“是!”
朱万良应了一声后,当即向外面走去。
哒哒哒
一阵杂乱的马蹄声过后,在寂静的山谷中响起。
不知过了多久,这支骑兵终于听了下来。
“那支骑兵还追在身后吗?”
下马之后,从马头上取下水囊喝了一口后,黄台极看向包衣问道。
“回主子,还在后面追着呢。”
“该死!”
一马鞭抽在身前的树上,黄台极的双眼中尽是狠厉。
随行护卫的一众巴牙喇及戈什哈,见自家主子这般,一个个无不低下脑袋,根本就不敢上前去劝。
让明人的骑兵追了一路,是个人都窝火,但没人提出反身去打。
原因很简单,打不过。
就算是加上来投的蒙古部落的兵马,也打不赢贺世贤麾下区区一千人的骑兵。
在很多人的眼里,黄台极这人智慧天纵,战场上少有不利的时候。
但实际上,黄台极擅于战略战术,但在正面实操的时候,总会吃败仗。
他一辈子吃的败仗包括但不限于宁锦之战死了一堆将领,伤了好几个贝勒。
入寇喜峰口虽然是招妙棋,但也让强行军回防的孙传庭在真定城下弄死了自己的大舅子。
等等一系列的败仗。
“主子,阿敏贝勒来信了。”
就当黄台极生闷气的时候,有士卒来到黄台极的身边道。
“我不是让他来援吗?他来信是什么意思?”
闻言,黄台极当即眼睛一瞪。
从士卒的手中接过信件,翻开看了几眼后,黄台极脸色大变。
努尔哈赤病了!
“咳咳”
一阵剧烈而急促的咳嗽声,不断的从赫图阿拉的汗王宫正殿内传出。
守在殿外的两个正黄旗巴牙喇,虽然依旧站的挺直,但眼中却时不时的掠过一抹忧色。
“汗阿玛,您要保重身体啊。”
跪在努尔哈赤的床榻侧,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紧紧抓着努尔哈赤满是老茧的手掌。
“我大金还需要汗阿玛撑起来,杀尽明狗呢!”
“悔不当初啊!”
仿佛是没听到多铎的话,努尔哈赤的眉目间满是不甘。
身为一个十三幅铠甲骑兵的雄主,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的仗,也赢了一辈子。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今年已经六十一的他,身体早就不如以前了。
能撑着他走到今日的,是胸中的一口气,是对明朝的七大恨。
从科学角度讲,就是常年打胜仗的高浓度的内啡肽,让努尔哈赤的身体保持着一个高水平的新陈代谢,身体素质没有大的退步。
但自从熊廷弼来到辽东后,他就鲜有胜仗,次次都是无功而返。
而明军渐渐形成的包围网,仿佛是一步一步收紧的绳索,套在他的脖子上,让努尔哈赤渐渐的喘不过气来。
然后,在从黄台极那里得知了明人拉拢蒙古诸部的行动后,努尔哈赤刚想提兵有所动作,就躺下了。
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努尔哈赤有些颓废的道。
“当年,就应该不管叶赫部,直接南下攻克沈阳的。”
“汗阿玛,您不是常说过去的事情就叫他过去吗。”
听到了努尔哈赤的话,多尔衮出言安慰道。
“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您还在,我大金就还在。”
“儿啊,这世上的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明人小皇帝登基后,换了政策,现在明人开始拉拢草原上的那些豺狗,避免两线作战。”
“而我们又一时无法拿下辽沈,得到补给,安抚八旗军心。”
“你大哥传来信,说明人北上收复了开原,阿敏不战而走。”
“现在明人已经开始合围了,拖得越久,情况就对我们越不利。”
轻叹一声,努尔哈赤看着窗外的夕阳,缓缓道。
“本汗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生病了。”
“父汗。。。”
多尔衮与多铎两人,抬起头,看着脸色疲惫的老爹,都有些说不出话来。
“熊蛮子,我们之间在十年前就该分出胜负的,你别觉得你赢了。”
请收藏本站:https://enovel.store。言书阁手机版:https://m.enovel.store